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黄隆斌教授来校交流

作者:文、图/杨命凯、林悦 时间:2023-03-31 点击数:

本网讯  3月27日,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黄隆斌教授应邀来校交流我院院长何桂春、副院长余新阳以及校国际交流与合作处相关负责人接待了黄隆斌教授

黄隆斌于黄金校区逸夫楼学术报告厅作了题为创新性知识转化和技术开发的挑战及稀土尾矿和废弃矿山的生态系统修复的学术讲座我院相关专业的百余名师生到场聆听了讲座。讲座由何桂春主持。

黄隆斌表示科技成果只有同国家需要、人民要求、市场需求相适应,完成从科学研究到实验开发再到推广应用的三级跳,才能真正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实现创新驱动发展,如何把创新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这是科研工作者需要关注的问题。他强调科研工作者要把学问做在重大产业上,把论文写在经济建设上。

黄隆斌介绍了四种矿石生态修复的方式:一是自然恢复,采矿损毁土地依靠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能够逐步得到恢复,不需进行工程干预二是辅助再生,采矿损毁土地表土不适合植被生长,需要进行土地平整、表土覆盖和培肥才能使受损生态系统逐步恢复三是生态重建,采矿损毁土地需要采取工程措施消除矿山地质环境问题隐患,进行地貌重塑、土壤重构、植被重建等四是转型利用,采矿损毁土地可恢复为耕地等用于农业生产,或恢复为城乡建设用地用于各类建设活动。黄隆斌希望同学们在自己的研究方向上秉持认真、敬畏的态度,在自己的科研方向上有所成就。

何桂春总结中表示,技术开发最终的目的是推动科学技术转化为直接的生产力,科研工作者做的研究既要能“顶天”——做最基础的研究,也要能“入地”——将研究转化为生产。

黄隆斌还受邀在黄金校区逸夫楼第一会议室进行了座谈交流,何桂春、余新阳以及校国际交流与合作处相关负责人、我院相关系主任、教师参加了座谈。

会上,黄隆斌简单介绍了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相关情况,重点介绍了自己的科研方向、科研成果、团队建设等科研情况。何桂春介绍了学校、学院的基本情况。双方就矿山生态修复发展方向以及青年教师科研提升、研究生培养等方面进行了讨论交流。

黄隆斌,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可持续矿物研究院全职教授,创建了矿山生态工程技术领域和研究团队,并担任学科领头人。研究和建立了尾矿成土的生态工程技术理论和技术体系。专注于铁矿及有色金属尾矿的污染控制与生态修复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多年从事矿山高污染土地修复,特别是金属尾矿库的治理与地貌系统修复的理论与技术研究。到目前为止,承担的科研项目经费已结题1500多万澳元。经过多年的矿区实践与机理剖析,开创并建立了人工造土,生物风化高密度地质大分子技术和土地-植物系统生态工程的新技术和方法。该技术的理论体系与方法目前处于国际领先地位。与国际矿业公司如力拓(RioTinto)、比和比拓(BHP)开展大量技术研究与合作。已有国际专利两项、发表高质量论文200余篇。